
電話:0531-82097509
0531-82097508
傳真:0531-82097509
E-mail:jnhxdsc@126.com
網址:www.zhhmy.com
長江鎮江段刀魚大幅減產成定局 產量下降規格偏小
濟南海鮮大市場 http://www.zhhmy.com/ 【發布日期:2013/5/8 來源:hxdsc 字體:大 中 小 打印此頁 】
當前,理應是刀魚捕撈的旺季,可長江鎮江段的刀魚捕撈產量卻毫無起色。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無錫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劉凱研究員分析,今年長江江蘇段刀魚較去年減產約1/3,長江鎮江段下降幅度較其他江段尤甚,達到50%以上。
鎮江人耳熟能詳的“長江第一鮮”刀魚,似乎離我們漸行漸遠。
現狀
產量下降規格偏小
之前,已有漁民預估今年的刀魚將大幅減產,卻沒有充分的事實做依據,而現在,從市漁政部門對鎮江段刀魚捕撈一段時間的監測情況來看,大幅減產已成定局。
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在我市設立有長江漁業資源與環境監測鎮江監測點。
4月19日上午,鎮江監測點工作人員蔣君等人來到丹徒區停泊于潤揚大橋下的蘇鎮漁40001船和蘇鎮漁40002船,對其凌晨捕撈的一網刀魚進行監測,現場看到,一網共捕獲刀魚22條,計重1255克,單尾最重79克,最輕4克,其中50克以上約占2/3。
5月3日下午1時許,在鎮江市漁政監督支隊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無錫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劉凱研究員一行3人,來到長江鎮江段五峰山水域,對長江鎮江段刀魚捕撈進行資源監測,監測人員隨潤州區和平路街道長江村漁船出江捕撈,歷時2個多小時,拖網5公里多,一網共捕獲刀魚7尾,計重441克,單尾最重94克,最輕44克,全在100克以下。
與往年監測結果相比,長江鎮江段刀魚產量下降近50%,規格亦偏小,資源衰減嚴重。
走訪
漁民希望多捕幾天
刀魚產量下降讓漁民們發了愁,他們普遍擔心,作為一年中主要收入來源的春季刀魚生產,將會成為歷史上最壞的年景。
和平路街道長江村圌山組漁民文桂林今年50多歲,捕魚已經有30年了,他和另一名漁民文春華組成了捕刀魚的一對漁船。
4月15日開捕時,文桂林一網下去只有1斤多。現在,一網好點的能有兩三斤,但去年這個時候,他一網下去基本上都是七八斤,好的話要有10斤。
去年,文桂林捕刀魚掙了5萬多元。“去年價格也高,最高的時候賣到1000多元一斤,最低的時候小刀賣27元、28元一斤,但大的還是能賣到200元一斤。今年刀魚的價格下來了,大的只能賣到100多元一斤。”文桂林說。
“量又減,價又低,讓我們怎么辦?現在眼看著再過一周,禁捕期又到了,刀魚還是沒上來,心里著急啊!政府規定的捕刀魚的時間太短了,真希望禁捕期能延后幾天,讓我們多打點刀魚。”
文桂林所在的長江村共有七八十位漁民,共有18條船,大家今年捕刀魚的情況都不理想,集體縮水嚴重。
追訪
老漁民曾預見減產
4月15日,是今年第二階段刀魚開捕首日,早在那一天,高資老漁民陸桂富就預見今年刀魚大幅減產,他認為“刀魚不得好了”,給出的幅度是“減產七成”,沒想到他的預言幾成事實。
陸桂富今年59歲了,他的預見是根據其多年打魚的經驗得出的。
老陸分析說,造成刀魚大幅減產主要有幾點因素,今年春節以后,陰冷多雨,江水溫度也因此很冷,推遲了刀魚洄游的時間。前一階段長江中游大面積降雨,上游來水量大,使得刀魚不能順利地洄游上來,這些都是不利因素。但最重要的還是污染越來越嚴重,船越造越大,江上大船越來越多,噪聲也越來越大,魚兒跟人一樣,都怕噪聲啊,而且現在的船都不是掛漿機,不用螺旋槳,全是馬達在那里轟鳴,魚哪吃得消呢?
“還有,現在江上非法采砂越來越嚴重,這些對魚兒的生存環境都有大影響,刀魚怎能不減產呢?”陸桂富說到今年的刀魚產量就嘆氣。去年,他打了200多斤刀魚,收入四五萬元,今年呢,到現在總共才打了40多斤,眼看著禁捕期就要到了。“不過,現在一網下去,總比前段時間要好點了,一網下去總在四五斤,大的少,小的多。”
陸桂富所在的高資片區是鎮江市重要的捕魚區域,共有310多位漁民,110多條船,今年的收成不行,價又低,讓大家都有點失望。
“捕魚是望天收,現在看來,大家遲早有一天是要上岸的。”對未來,陸桂富希望政府能給他們漁民多提供一點生活保障。
原因
水域污染過度捕撈
對于長江鎮江段刀魚大幅減產這樣一種嚴峻的狀況,我市漁政部門也有所警覺。
今年鎮江共核發刀魚特許捕撈證100張,覆蓋范圍從句容下蜀到揚中八橋的捕撈岸線(長達107公里)。4月19日,據和平路街道金江村、長江村漁民反映,當時捕撈每網好的在2斤多,差的只有三四尾。到5月3日時,情況略有好轉,一般一網捕撈3斤左右,雖然刀魚總體較往年偏大,但價格較往年下滑約 1/3,100克以上的收購價每斤140元,100克以下的收購價每斤70元。而且從這段時間檢查情況來看,刀魚產量皆不理想。而今年刀魚的量少價低,嚴重挫傷了漁民的積極性。
談到長江鎮江段刀魚資源衰減的原因,市漁政部門人士分析,一是沿江各類企業不斷增多,長江水域環境污染日趨嚴重;二是沿江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造成長江水流減緩,水位降低,形不成魚汛;三是長江口地區深水張網屢禁不止,這種網面積有一面墻大,網口大、網眼小,只要是路過的魚,沒有一條能逃出來的,像這樣的過度捕撈,嚴重制約了刀魚汛期的形成。
“其實,刀魚的產量是在逐年萎縮之中,只是今年的情況更加明顯一些。”市漁政部門相關負責人坦言。
而從政府層面來說,為保護長江漁業資源,從2002年起,中國長江流域開始實施禁漁期制度,在三個月的禁漁期內,數萬艘漁船禁止在長江干流、主要支流、通江湖泊捕撈作業,但是這并不能減少刀魚資源的衰減,延長禁漁期、減少核發捕撈證成為今后的趨勢。
對此,市漁政監督支隊人士表示,按照國家禁漁期的相關管理規定,長江鎮江段刀魚捕撈期還有一周時間,采取更為有力的措施,保護漁業生態環境及漁業資源刻不容緩。
出路
刀魚能否人工繁殖
刀魚是長江珍稀魚類的代表,隨著生態環境變化、捕撈過度,野生資源日趨減少,產量逐年劇減已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刀魚未來的路,似乎只有人工繁殖一條途徑了。但長江刀魚人工繁殖是世界性難題。
去年4月,出現了一絲人工繁殖的曙光,世界首次全人工繁殖長江刀魚在位于南通的江蘇中洋集團長江珍稀魚類繁養殖基地科研中心獲得成功。
對此,鎮江市漁政管理站高成洪站長對其商業利用價值表示懷疑,“用人工繁殖刀魚代替野生刀魚?繁殖成功可能只是第一步,之后還有很多路要走。”
這種懷疑是有根據的:一個最簡單的比方,這種繁殖的刀魚能否適應淡水、海水交替的生長環境,否則難免會淪為“湖刀”或“海刀”,而這和“江刀”相去甚遠。
而在我市,這樣的例子也不是沒有。以河豚為例,今年野生河豚數量比前兩年高出不少,這和近年來揚中大量投放河豚魚苗不無關系,這一做法能否在刀魚身上見效?
高成洪認為,畢竟人工繁殖對拯救刀魚還是有很大幫助的,但人工繁殖不僅需要各種先進技術的投入,其本身可能也要經歷漫長的過程。從生活習性上,刀魚比河豚兇猛,人工繁殖的刀魚投放到江里后能不能游到大海,并從大海中溯江而上到長江鎮江段產卵?這對人類來說是一種挑戰。
“不管怎么說,現在鎮江的刀魚資源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高成洪說。
分享到: